为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4月16日至19日,由我院和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师生组成的研学实践团赴江西乐平、铜鼓、樟树等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4月17日,研学实践团分别走进乐平市中医医院与乐平浯口瑶冲瑶族小学开展研学交流活动。在乐平市中医医院,我院张金福老师围绕“习近平对于中医药重要论述主题教育基地”作交流发言。座谈会结束后,研学实践团在乐平市中医医院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院内健康体检中心、治未病中心、血透中心、康复科、儿科门诊及药剂科中药加工室等科室进行实地调研和面对面交流。
义诊宣教进乡村,守护群众健康福祉
在乐平浯口瑶冲瑶族小学,我院郭文良老师、硕士生张友维参与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普及中医药知识、教授八段锦等方式,引导当地学生在切身感悟中医药文化魅力中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月18日,研学实践团在铜鼓县温泉镇石桥村和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开展研学交流活动。在石桥村,师生们化身“健康卫士”,为村民提供专业诊疗服务,通过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开方施药,将岐黄之术融入守护基层健康的实践中,让传统中医药智慧切实惠及乡邻,在服务中践行医者初心,让“行走的思政课”既接乡土地气,更显仁术温度。
我院硕士生王俊杰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就石桥村乡村振兴发展状况进行深入交流,调研中掌握的一手资料为研究生团队下一步申报校级暑期实践调研课题提供了重要素材。张金福老师以“乡村振兴中医青年有何为”为主题,结合中医药专业特色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同在场师生展开专题研讨。他从做健康乡村的“守护者”、做中药产业的“拓荒者”、做文化振兴的“传播者”等维度,为中医青年点明在乡村振兴中践行使命的实践路径。
在温泉中心小学,师生们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张友维以“千年智慧传薪火,小小中医护中华”为主题,向五年级学生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知识。
在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师生们通过陈列的旧式武器、简陋装备,直观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苦环境,体悟先辈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在讲解员引导下,大家深入了解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秋收起义的光辉事迹,在历史场景中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参观尾声,师生党员在纪念馆内面对鲜红党旗庄严列队,重温入党誓词。随后,郭文良老师以“传承红医精神”为题开展现场教学,深情讲述革命战争年代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守护生命的感人事迹。他激励师生以红医先辈为榜样,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转化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强大动力,在追寻红色足迹中坚定理想信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中医药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当天,研学实践团还走进江西百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智能化生产车间内,师生们嗅着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药香,直观感受传统中药炮制技艺与智能分拣等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可视化的生产场景中触摸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科技肌理,深切体会到中医药产业在守正创新中焕发的时代活力。
4月19日,研学实践团走进久负盛名的“中国药都”樟树。在中国药都中医药博物馆,800余件中医药老物件及2000千余个中药材标本展现了樟树悠久的药文化历史,师生们从中领悟中医药先辈的智慧。漫步樟帮中医药一条街,师生们与国医馆医师深入交流,了解经营模式与现代应用,感受民间中医药生机。在樟帮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独特的“樟帮”炮制技艺与九牛草艾灸演示成为焦点,大家热议其临床与科研价值,对传统技艺传承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次研学实践以“行走的课堂”创新思政育人范式,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内涵,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书写了高校育人的生动注脚,彰显了我院以红色基因赋能专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立足新征程,我院将以“行走的课堂”为特色载体,引领师生在知行合一的实践淬炼中,深切感悟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汲取传统智慧的深厚滋养,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有机融合。我们将引导师生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中锚定人生坐标,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时代洪流,以青春之力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及健康中国建设,让岐黄智慧在守正创新的征途上绽放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学生感想:
江西研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伟力。在铜鼓县石桥村,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生动诠释了“群众路线”的时代价值: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整合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智慧,将“依靠人民”的理念转化为修葺村舍、培育产业的务实行动。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层实践,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象化表达——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政策输血,而是激发群众主体性、共创共享的过程。反观乐平中医医院的科技赋能、百神药业的守正创新,虽各具特色,但本质上都遵循着理论与实践互动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此次研学让我更加坚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子,需立足国情、扎根实践,将“人民至上”的信仰转化为服务社会发展的行动自觉。
——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 王俊杰
江西之行是一场叁色交织的精神洗礼。红色之行里,秋收起义旧址的斑驳砖墙与烈士后代讲述的峥嵘岁月,让我们触摸到革命先辈以热血铸就的信仰丰碑;绿色之行里,我们见证石桥村林下经济的生态实践,在乡村振兴中读懂“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密码;金色之行里,在温泉中心小学宣讲时,孩子们捧着艾草锤的闪亮眼神,既是文化传承的接力,更是青春使命的觉醒。革命精神、文化基因与生态智慧熔铸成砥砺前行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在伟大征程上继续书写属于中医青年的华章。
——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 张友维